您现在的位置是:要闻 >>正文
播病学模型流行了答毒一案像病共识如何我用样传找到
要闻74人已围观
简介今天在捣鼓微软新出的AI工具Bing时,我突发奇想:能不能用流行病学的理论来解释Web3世界的共识形成机制呢?要知道,在这个圈子里,一个好的叙事往往能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。当传染病模型遇上Web3叙事我选择了经典的SIR模型作为分析工具。这个模型说来有趣,原本是用来预测疫情发展的,但现在看来,用它来分析Web3叙事的传播简直再合适不过。这让我想起了罗伯特·席勒在《叙事经济学》中的观点——经济叙事确实... ...
今天在捣鼓微软新出的AI工具Bing时,我突发奇想:能不能用流行病学的理论来解释Web3世界的共识形成机制呢?要知道,在这个圈子里,一个好的叙事往往能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。
当传染病模型遇上Web3叙事
我选择了经典的SIR模型作为分析工具。这个模型说来有趣,原本是用来预测疫情发展的,但现在看来,用它来分析Web3叙事的传播简直再合适不过。这让我想起了罗伯特·席勒在《叙事经济学》中的观点——经济叙事确实具有类似传染病的特性。
简单来说,SIR模型把人群分成三类:
易感人群(S):就像那些还没接触过NFT概念的普通人,一听"数字艺术品所有权"就两眼放光;
感染人群(I):好比整天在推特上狂刷"GM"的加密信徒,不仅自己深信不疑,还热衷于传教;
康复人群(R):就像经历了LUNA崩盘的老韭菜,现在看到"算法稳定币"四个字就生理性不适。
一场数字世界的"疫情"模拟
我设置了三个关键参数:初期90%的"小白",10%的"信仰者",没有人产生免疫力。转化率定为0.8(毕竟加密圈最擅长的就是制造FOMO情绪),脱敏率只有0.01(一旦入坑,很难回头)。
跑完模型后的结果太有意思了:大约72%的人最终会长期相信这个叙事。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"共识"吗?难怪比特币经历了这么多轮牛熊,依然有一批死忠粉。
不同叙事的命运分水岭
为了验证模型的普适性,我又做了两组对照实验:
第一组模拟那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热点,比如某些昙花一现的"革命性"DeFi协议。高传播率(0.8)配上高脱敏率(0.2),结果只有1-3%的人会选择长期相信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"跑得快"游戏吗?
第二组则像以太坊这样的项目,传播速度中等(0.5),但用户粘性极强(0.01)。最终62-76%的留存率,完美解释了为什么V神随便发条推文就能搅动市场。
给项目方的启示
这个模型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:想要打造长期价值,不能只追求传播速度。看看现在的RWA、L2这些赛道,谁能维持低脱敏率,谁就更可能笑到最后。毕竟在加密世界,最贵的不是流量,而是那些打死也不卖的铁粉。
下次当你看到某个新叙事突然刷屏时,不妨用这个框架想想:它是会像新冠一样持续流行,还是像禽流感那样昙花一现?
Tags:
相关文章
比特币减半倒计时196天:散户该如何把握这波行情?
要闻今天凌晨以太坊在1547美元附近找到了不错的支撑位,这让我想起了C罗昨天在视频里分享的一个有趣观点。他说如果市场没有再跌破前期低点,很可能就会形成双底形态。说真的,这位分析师确实有两把刷子,给出的多单策略也很实用。不过说老实话,昨天的跌幅确实有点吓人。我盯着K线图看了好久,总觉得今天可能还会继续下探。但各位记住,只要不跌破前期低点,这就是个绝佳的抄底信号!我自己就准备在1560-1565这个区间分... ...
【要闻】
阅读更多传统金融与Web3的完美邂逅:NPC技术升级拥抱RWA新蓝海
要闻最近我在翻看RWA.xyz平台的数据时,着实被一组数字惊到了——仅今年10个月时间,美国代币化国债规模就像坐上了火箭,从年初的1亿美元猛增到6.98亿!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加密货币的暴涨暴跌,而是传统金融资产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区块链世界迁移。RWA:打开财富流动性的魔法钥匙记得去年参加一场金融科技峰会时,大家还在讨论RWA(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)这个概念是不是太超前。可转眼间,这个将房地产、债... ...
【要闻】
阅读更多当AI遇上DAO:区块链治理的新革命还是纸上谈兵?
要闻这些年,我看着加密圈像个叛逆期的少年,总是追逐着新潮的概念。从DeFi到NFT,再到如今的AI+区块链,每次热潮都让人既兴奋又警惕。最近AI在DAO领域的应用讨论尤为热烈,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那个被吹得天花乱坠的"完全去中心化组织"神话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说实在的,现在的DAO就是个美丽的谎言。Framework Ventures的Vance Spencer说得一针见血:"它们根本不是什么自治组织,背... ...
【要闻】
阅读更多